欢迎来到广源兴BET体育官方(中国)责任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钢贸商要提前谋划“走出去”

发布日期:2016-08-30 浏览次数:
对现存的钢贸商而言,下一步绝不应仅仅是跟随大企业"走出去",而是应该把目光投向国外市场,特别是分销市场;积极与当地的相关贸易商、进口商合作,进而转变成稳定的关系。
钢贸商不仅要看到未来以贸易方式出口产品,更要看到未来怎么把服务延伸到国外市场去:要研究国际市场,寻找新的增长和需求,力求把服务做细、做精、做到位。
国内钢贸商切不可盲目跟风,而应该在进入国外市场前进行充分的市场分析,关注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钢铁品种、规格等,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进口政策、市场需求和服务方式。
目前,由于受到钢铁行业大环境的影响,产能过剩以及国内钢材市场需求量减小的现状迟迟未能解决,出口似乎成为消化国内过剩产能的救命稻草。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估计,今年钢材出口量有望突破9000万吨,达到历史峰值。
今年初以来,国家领导人纷纷出访,向世界展示中国成熟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打开市场。此外,"一带一路"也带来了新的基建需求。这对于难觅生路的钢贸商来说,是不是一个转机呢?就此,笔者采访了上海钢贸商会副会长任庆平。他认为,钢贸商应该适时将目光转向国外市场,自谋新的发展市场。
把握国外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在任庆平看来,未来世界经济的增长点,除了科技创新和能源革命之外,最大的亮点应该就是基础设施的投入。的确,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人员、物资、资金的流动,可以更好地带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这不仅仅只针对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意识到未来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强大拉动力。据权威机构保守预测,美国2013年~2030年在能源、运输和与水有关的基础设施领域总计需要投资8.2万亿美元,每年平均为4550亿美元。
除去这些新建设施不说,现有基础设施也到了需要更新和维护的阶段。据纽约市规划与建设局提供的数据,就纽约市来说,市内的基础设施老化较为严重,未来5年需要大约473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与功能维护。而目前在政府财政预算之外,还存在342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其中交通领域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道路、地铁和港口)的资金缺口就高达263亿美元。这些数据,还没有包括纽约市未来新建基础设施与扩建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需求。
不难看出,如此发达的美国,未来也有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而美国并不能完全对这些建设需要自给自足。另外,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而言,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渴望将更加强烈。任庆平信心满满地告诉笔者:"东南亚地区的钢铁需求一直在稳定地发展。像印度尼西亚、越南的经济都不错,钢铁需求也在增长,但是他们国内的钢铁产能增长得并没有那么快,无法满足自身的建设需求。这对我们国内的钢铁贸易商来说,是个难得的机遇。"
与中国往来密切的南亚地区也是如此。单就印度来说,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2013年印度钢材产量为8130万吨。而未来印度有关打造100个智能城市、兴建现代化物流中心和居住区的计划,将进一步拉动钢铁需求。据预测,未来印度的钢材需求将发展到3亿吨左右。对于目前的印度而言,要满足这一需求,就要迅速地"爬台阶"。据悉,今年第二、第三季度印度从中国进口的钢材占其进口总量的32%,达到134万吨。这意味着中国钢铁产品在印度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放眼南美洲地区,一些欠发达国家虽然资源丰富,但是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根本没有对外运输的渠道。对这些国家来说,基础设施的落后已经严重制约到国家的发展。而在非洲地区,基础设施就更为落后了,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铁路,港口也严重匮乏。非洲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但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低。"这些地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显而易见。而这些建设需要大量的钢材,短期内他们要发展,自己国内的钢材产能肯定没法满足,因此未来对国外钢材进口的需求,是可以预见的。"任庆平说。
国外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外国的基建设施需求市场如此巨大,对于中国钢材出口而言,是机遇吗?任庆平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而最终没有发展起来或者停滞不前的原因,无外乎资金短缺、建设经验不足和钢材供给不足等因素。就这3点来看,未来,国内钢材抢占国外基建市场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在上述原因中,资金问题成为了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以美国为例,自2009年以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一直试图通过扩大国内基础设施投资来提振美国经济,并创造就业机会。但由于经济衰退和政府预算赤字,无法满足美国巨大的基础设施资金需求。更别说正处于发展中的新兴经济体了,资金问题成为许多国家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阻碍。而这对中国来说,恰恰是个机遇。
今年初以来,中国对亚洲基建市场的直接资金投入,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宣布成立丝路基金,并由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此后,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的22个国家,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区域内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支持。
"除了资金,我国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累积的经验,也是中国钢材将脱颖而出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任庆平信心满满地说。基于国内众多大型施工项目的设计、完成,造就了国内一大批成熟的设计、施工队伍,这为未来中国企业承建国外的基建项目,打下了人才团队和建造经验的基础。这也意味着在未来,中国不仅会参与建设投资,这些项目从设计上也会逐步中国化。
除此之外,任庆平还向笔者透露:"未来,印度肯定是一个具有很大潜力的市场。但就目前而言,印度国内的钢铁生产由于土地、政策、法规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很多大的钢铁项目从征地这个环节就被推迟或者被直接取消。因此,印度国内大量的钢材需求,就要由国外进口来满足。"
"中国的建筑钢材规格品种比较多,运送条件也比较好。在国内产能过剩、需求增速减缓的情况下,钢材也有意愿往外出口,这都是有利的条件。"任庆平解释道,"另外,国内钢材在价格上也有优势。"
钢贸商不能仅凭价格出口钢材
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需求,无疑将为国内的钢贸商带来更多的机会。以高铁为代表,此前李克强总理亲自挂帅,向世界推销中国高铁。据了解,目前中国已经跟泰国、印度等多个国家达成协议,未来将逐步建设高铁项目。
"还有‘一带一路'的建设,对国内钢铁产品的需求也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尤其是对于国内一般钢贸企业来说。在这个市场上,钢厂或者更大型的钢贸企业,没有能力完全覆盖国外全部的需求市场。"任庆平表示,就国内的钢材市场来说,需求增速减缓、价格竞争激烈、产能过剩等困难,绝非短期内能够克服。因此对现存的钢贸商而言,下一步应该把目光投向国外市场,特别是分销市场。绝不应仅仅是跟随大企业"走出去",而是该自己去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天地。具体来说,在初期,国内的钢贸商可以配合像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这一类大型的总包商,积极配合他们在海外市场的拓展,把眼光从国内转向国外,关注这些国外基础设施需要的钢铁需求。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钢贸商自己要更进一步地直接去找一个目标市场,积极与当地的相关贸易商、进口商合作,进而转变成稳定的关系。
与此同时,钢贸商不仅要看到未来以贸易方式出口产品,更要看到未来怎么把服务延伸到国外市场去。因为单纯的产品贸易毕竟有很多弊端,比如价格竞争、反倾销等。"但千万不要被一时的反倾销吓倒,因为需求市场肯定是存在的。"说到这里,任庆平向笔者举了个真实的例子,前几天有名斯里兰卡的客户,来找他谈钢材贸易方面的合作。此前,斯里兰卡因为内战,很多基础设施都停滞了,但这几年政治趋于稳定,基建方面的投资就逐渐开始启动了。"客户都主动上门了,这就是机会。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最终谈成,但足以说明需求市场已经向中国打开。"
从这次洽谈中,任庆平也意识到,作为钢贸商,不能只是简单地凭价格做钢材贸易出口,更要研究国际市场,寻找新的需求和增长点,探索新的方式,力求把服务做细、做精、做到位。"发展到一定程度,钢贸商可以跟当地企业一起,开发市场,有意识地把贸易渠道深化为分销渠道,并通过参股等方式进行投资,从而进一步加强合作。对于比较落后的地区,钢贸商也可以把国内成熟的做法,包括钢贸商自己的营销经验,用到国外的分销和配送市场上去。"他补充道。
进入国外市场也须谨慎
当然,钢贸商也不能一窝蜂地大举转向国外市场,也并非所有国外市场,钢贸商都可以进入。"在此之前,钢贸商应该积极了解国际市场对钢铁的需求,去开发自身容易开发的市场,关注这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钢铁品种、规格等,充分了解目标市场的进口政策、市场需求和服务方式。"任庆平提醒国内钢贸商切不可盲目跟风,在进入市场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分析。"这就需要国内钢贸商密切跟踪国外的总包商、设计部门了解国外的市场,了解项目信息、跟踪项目信息,从而更好地为国外市场服务。"
任庆平坦言,据他了解,目前国内钢贸商与国际需求市场的钢材贸易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但可以想象,未来国内外的钢材贸易合作,将更加深入,甚至不排除有些钢厂会把一些产能转移到国外。说到这里,任庆平呼吁:"国内的钢材贸易商一定要当吃螃蟹的人,不能等这个市场都成熟了再去做,那时候就晚了。现在就着手去做,谁先关注这个市场,谁先抓住这个市场,谁就受益。"(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